2016年,石油和化工市场总体稳中趋升。第一,宏观需求保持增长。我国宏观经济虽然步入新常态,但仍可保持6.5%以上的中高增速。预计国内油气表观消费总量在7.4亿吨(油当量)左右,增长4.5%;主要化学品表观消费总量在5.33亿吨上下,增幅5.0%。第二,全球经济温和复苏。不久前IMF发表报告预测2016年世界经济增速为3.6%,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外需会有所扩大,2016年行业出口有望恢复增长,增幅在4%左右。第三,价格总水平将回升企稳。2015年石油和化工行业价格总水平连续第四年下降,且降幅最大,达到11%,综合各方面情况判断,最新一轮的价格下行基本触底。随着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下探企稳,2016年石油和化工行业价格总水平将重拾上涨局面,但涨幅不大,在1.5%左右。第四,投资回升。随着市场趋稳,价格趋暖,市场预期将会增强,企业投资信心增加,行业投资可能出现平稳增长的积极态势。第五,产业结构调整继续加快。基础化学原料、化肥制造、橡胶制品等传统产业继续提质增效;通过创新驱动,合成材料、精细化学品、特色专用化学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行业新的增长动力将加快形成。
国际原油市场
2015年,国际油价(普氏现货,下同)约为50.01美元/桶,同比跌幅48.4%。其中,WTI原油均价约为49.07美元/桶,跌幅47.8%;布伦特原油均价52.84美元/桶,跌幅47.3%;迪拜原油均价51.35美元/桶,跌幅47.5%;大庆原油均价46.76美元/桶,下跌50.9%。
2016年国际油价将延续弱势运行格局,原油年均价格有可能降至50美元以下,波动会较大,但降幅不会很大,估计在5%左右。其中WTI原油年均价格约为47美元/桶,布伦特原油年均价在50美元/桶上下;大庆原油均价约为46美元/桶。
农用化学品市场
2015年,在国家惠农政策支持下,我国农用化学品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化肥价格指数同比基本持平,连续两年大幅下挫后重拾回升势头。农药价格指数同比下降4.0%,2010年以来首次回调。
2016年,我国化肥消费将延续低速增长格局,预计增幅在1%左右。2015年初,农业部推出2020年我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根据近年来化肥消费变化趋势,零增长目标有可能提前达成。未来,国家对“三农”政策支持力度将会继续加强,农民对农业的投入也会继续加大,对农用化学品的需求将由过去的“重量”向“重质”和差异化转变,化肥等农用化学品市场价格将取决于产能释放、产品质量提升和新产品研发应用、成本变化,以及出口情况等因素相互作用。
总体看,2016年化肥和农药市场将保持相对平稳的运行态势,化肥价格总水平比上年略有下降,农药则会有所上升,涨幅在1.5%左右。预计尿素年均价格在1600元/吨左右,同比下降1.2%;磷酸二铵均价约为2800元/吨,跌幅2.6%;国产氯化钾均价2200元/吨上下,涨幅1.9%。
基础化学原料市场
2015年,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价格总水平降幅扩大,达11.1%,较上年大幅加深9个百分点,连续第四年下降。总体而言,有机化学原料降幅较大,无机原料相对较小。
目前,基础化学原料市场总体过剩。其中,有机化学原料市场结构性过剩严重。
基础化学原料市场是化学工业中最大、最重要的市场之一,目前产值达到2.6万亿元,占化学工业比重近三成;也是化学工业最大投资领域之一,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未来,我国基础化学原料市场仍有很大发展空间。一方面要大力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更要创新产品,提高和优化供给能力。根据国家“强基”计划,要突出基础专用材料的研发力度,提高专用材料自给保障能力和制备技术水平,减少进口依赖,促进基础化学原料行业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水平。
2016年,我国基础化学原料市场运行可能相对平稳,价格总水平在成本支撑下有所回升,但涨幅不大,约为2%。预计烧碱(片碱)市场年均价格在2200元/吨上下,涨幅约1.9%;纯碱(重灰)年均价在1500元/吨左右,上涨2.0%;电石均价约2330元/吨,与上年基本持平;丙烯市场均价约为7000元/吨,微涨1.1%;纯苯(石油级)均价约为5300元/吨,涨幅3.3%;乙二醇(优等品)均价约为6200元/吨,涨幅2%。
合成材料市场
合成材料市场是化学工业中最为低迷的市场之一,价格总水平降幅最大,2015年达到12.2%,连续第四年下降。三大合成材料主要产品全线持续大幅下挫。
我国合成材料市场消费增长总体基本平稳。预计2016年,我国合成材料表观消费总量增幅仍保持在6%左右。我国合成材料市场总体上供不足需,缺口较大,是化工行业进口量最大的产品种类之一,2015年三大合成材料进口总量达到4561万吨左右,同比增长0.3%。但是,结构性矛盾也十分突出,低端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国内产品同质化情况严重,竞争力相对较弱。我国合成材料市场潜力十分巨大,仍处在较快成长阶段,目前年产值接近1.5万亿元,投资在2000亿元左右。国内企业要在提高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上下功夫,尤其要加大新材料领域的研发力度,加快基础材料升级换代,与国外企业在中高端市场展开竞争。
根据目前市场情况和未来原油价格趋势判断,预计2016年合成材料市场价格总体平稳,价格水平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聚氯乙烯(LS-100)年均价在6500元/吨左右,同比上涨1.7%;高密度聚乙烯(5000s)均价在10200元/吨上下,涨幅1.8%;聚丙烯(F401)均价约为8500元/吨,上涨约5.4%;己内酰胺均价大约14000元/吨,涨幅约5%;丁苯橡胶(1500)均价9700元/吨上下,上涨约1%。
节能环保市场
根据《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至2015年末,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5%以上。国家有关部门表示,“十三五”节能环保市场潜力巨大,总的社会投资有望达到17万亿元。在国家强力推进污染治理以及着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大背景下,节能环保行业将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成为国内最具成长性的朝阳产业之一,经济增长的一个新源泉。节能环保市场将成为石油和化学工业未来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之一。
综上所述,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行业生产、价格走势,以及结构调整变化等综合因素分析判断,预计2016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幅约8.8%;主营收入达到14万亿元左右,增长约6%,其中化学工业主营收入约为9.56万亿,增长7.5%;利润总额约6860亿元,增长7.5%,其中化学工业利润4890亿元,增长约8.0%。预计全年实际投资总额2.44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6.5%;进出口总额5480亿美元,同比增长4.0%,其中出口总额约1907亿美元,增幅5.0%上下。
努力确保“十三五”开好局
——2016年行业经济运行重点工作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要坚决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不动摇,坚持创新驱动、改善供需不松劲,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首战告捷。
(一)千方百计开拓市场,努力提升和优化供给能力
1.推出优质高效化肥、农药,开拓农村市场
我国化肥、农药行业目前产能过剩矛盾十分突出,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农化发展还依靠市场需求为导向,没有真正走上依靠技术创新,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发展个性化、差异化产品的道路。因此,我们提出全力开拓市场,调整和优化化肥、农药产品结构,发展高效、高附加值的特色农化服务产品,在创新发展、高端发展、差异化发展上尽快取得富有成效的突破,用产品升级引领农村消费市场。
2.用新资源、新工艺开拓新的生产消费市场
“十二五”时期,我国现代煤化工创新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攻克了大型先进煤气化、合成气变换新技术、大型煤制甲醇、煤直接制油、煤间接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低阶煤分质利用等一大批技术难题,开发了一大批大型装备,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示范工程顺利实施。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均走在世界前列,这是行业在运用新资源替代传统石油路线的创新,引领新型煤化工的生产与消费市场。
3.用技术创新开拓节能、环保、专用化学品市场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体上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高端化、差异化发展,加快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是行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必然途径。行业将重点推动新能源、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企业发挥互联网优势,面向个性化、定制化消费深化电子商务应用,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优化采购、分销体系,提升企业精准营销能力,激发市场消费需求。
4.用好“一带一路”政策,开拓国际市场
要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带来的新机遇,加强国际市场发展动态的跟踪,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根据不同国家和行业的特点,开展境外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制造和产业投资合作,开展化工下游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骨干企业,实现从产品输出向产业输出的提升,探索和构建石化行业对外开放新格局。
(二)加大行业创新引领,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1.大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瞄准一批创新升级工程项目,努力提供满足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新产品,在产品高端化、差异化市场取得新突破,用创新引领新常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2.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积极组建以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发为主要任务的国家创新中心,进一步推进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行业创新平台建设,建设一批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筛选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提出一批新的抢占制高点技术并组织攻关,推进重大装备和关键单元设备研制。组织好技术创新典型示范企业的经验总结活动,引导行业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的战略核心位置,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3.大力推进信息化与产业深度融合
在石化、氮肥、轮胎、化工新材料等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促进生产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积极开展“智慧园区”试点,加快行业智能制造标准研制工作,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促进智能管控。加快民用爆炸物品、危险化学品、农药等重点领域智能检测监管体系建设,提高智能化水平。
4.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升级
技术改造升级是创新驱动的重要内容。根据《中国制造2025》和工信部《工业技术改造升级投资指南编制要求》,配合工信部,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抓手,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组织全行业开展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并争取国家专项奖补资金的支持。同时,围绕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节水治污、循环利用等领域,重点推进化工园区工业废水集中低成本处置技术改造,石化工业高效换热技术与装备提升与改造,石化工业VOCs消减与控制技术改造,以及石化装置安全等级提升技术改造等。在全行业总结推出一批转型升级先进企业的典型案例。
(三)苦练内功,提质增效
1.加强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管理始终是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的永恒主题,特别是在当前原材料和产品市场价格低位运行的情况下,围绕降本增效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牢固树立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发展、向管理要竞争力的理念,进一步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2.加强资金和成本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企业要在资金、成本管理上下大功夫,大力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加速资金周转,防范资金风险。要加强对应收账款和产成品存货的监管,加快资金回笼和周转,密切跟踪市场变化,大力提升产品质量和丰富产品品种,优化生产供给,减少库存积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推进两化融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在石化、氮肥、轮胎、化工新材料等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促进生产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提高智能化水平,降低传统企业经营成本。
(四)坚持绿色发展,推进节能减排,开创新的增长点
继续做好汞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磷石膏治理等重点领域的防治工作,推进CO2
捕集、利用和封存重大试验,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技术与装备,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园区。加快“化工清洁生产和绿色园区”建设,推动树立行业安全环保的新形象。
用技术创新开拓节能、环保、专用化学品市场。随着国家环保法的推出和环境治理要求的提高,对企业环保处理化学品需要不断增加,我们要重点加强在环保化学品市场的研发与产品创新,同时也要重点推动新能源、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免责声明】河北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对启林化工网刊登之所有资讯、行情及百科,力争可靠、准确及全面,但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仅供读者参考。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河北启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及启林化工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