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情资讯 > 百科 > 化工行业供给侧改革分析
化工行业供给侧改革分析
来源:化工新闻网|发布日期:2016-03-16|浏览次数:519次

  何为“供给侧改革”:15年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一词旋即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名词,11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培育形成新供给动力”;11月17日李克强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供给侧改革;11月18日习近平APEC峰会上表示:“下决心推进经济结构性方面做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我们认为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实现过剩产业的落后产能兼并整合淘汰,行业龙头企业充当整合者角色,最终使所在行业供需格局改善,盈利能力提升,很多钢铁、煤炭、有色、化工的子行业污染较大,供给侧改革同样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环保的作用。


  与供给侧改革相对应的是需求侧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占据经济学统治地位,西方国家普遍依据凯恩斯理论制定政策,对经济进行需求管理,并取得较大结果,凯恩斯主义盛极一时。但是,凯恩斯主义人为地扩大需求,最后导致70年代西方经济出现生产停滞,失业严重,同时物价持续上涨的“滞涨”局面。20世纪70年代,美国通胀率高达13.5%,失业率达7.2%,而经济增长率仅-0.2%,深陷“滞涨”泥沼,同时美国经济也存在税率过高,限制进入,价格管制等诸多结构性问题。与此同时,70-80年代的英国同样面临高通胀、低增长的困境,零售价格同比一度飙至25%,GDP增速出现负增长,同时英国也面临工会体量庞大,国企过多,政府干预过度等结构性问题。


  经济学从来没有永恒的真理,经济学理论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推陈出新。面对世界经济的新问题,经济学界纷纷向凯恩斯主义提出挑战,并研究替代的理论和政策。其中代表性的为芒德尔、阿瑟拉弗和费尔德斯坦等人。1974年芒德尔反对福特政府征收附加所得税控制物价的计划,主张降低税率、鼓励生产,同时恢复金本位,稳定美元加之来抑制通货膨胀。费尔德斯坦激励主张政府少干预经济,坚决拥护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1981年里根就任总统后,开始奉行供给学派和货币注意的主张,提出“经济复兴计划”,主推减税,同时减少政府干预,缩减政府开支,紧缩货币供给。经济回归繁荣,“大稳健”时代来临。


  新中国成立以来,这并不是第一次进行供应端的改革。八十年代初,中国大陆进行改革开放,从制度上突破了旧的计划经济经营模式,释放出巨大的制度红利,提高了生产力。90年代,在懂东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与当时的全球化生产趋势接轨,令中国制造业出现跳跃式发展,中国一举成为世界加工厂。进入21世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方面中国产品融入世界各个市场,另一方面打通了内部市场经络,使得经济再次腾飞。


  现如今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增速放缓、产业产能过剩、外需减少、消费流向国外、产业达到资源环境约束承载能力峰值以及宏观政策遭遇尴尬等等。08年经济危机以来,我国推行的多是需求侧改革,靠拉动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发展,施行经济总量的刺激。而当前的供给侧管理则更多地着眼于中长期和全局的发展后劲,考虑不同角度的结构优化,区别对待、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协调匹配等。


  供应侧改革的具体政策与规划:首先是释放过剩产能。当前房地产行业、钢铁、煤炭、水泥等重化工业经历09年4万亿的经济刺激,产能突飞猛进,过剩严重。具体的解决方法是加快企业并购重组,出清“僵尸企业”;加快产能输出,在中亚非洲建厂,在供给端消化产能。二是优化产业分布。加大力度扶持第三产业-服务业;鼓励发展高端消费品、奢侈品行业;鼓励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行业。三是激发民间资本力量。降低企业的成本,相比里根总统和撒切尔夫人大幅下调税率,习李新政较为谨慎地逐步扩大“营改增”试点,目前在交通运输业基本全面实现“营改增”,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8月底关于营改增的表述:“适时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最后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形成良好的股票市场,促进经济稳定发展;鼓励金融创新,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化工行业从11年以来已经持续低迷了接近5年,其根源就在于产能过剩叠加需求不足。而仅有的一些机会也来自于环保对部分行业带来的供给收缩,如染料、草甘膦等。因此产能何时出清也就成为绝对景气何时反转的根本动力。16年的供给出清大概率将是由政府主导,而非市场的自发行为。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去产能的最大可能手段是大规模的企业间兼并重组,如果今年出现了标志性的传统企业间的兼并整合去产能,则市场的热情就可能被点燃,即使基本面的改善还需时日。而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最现实的去产能方式就是强化环保约束,要求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必须新建环保装置,满足硬性标准。从而达到有效去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的目的。


  以精对苯二甲酸(PTA)而言,目前全年总需求为3000万吨,总产能4360万吨,进出口基本平衡,产能过剩32%。虽然看似过剩程度较高,但今年景气反转的概率较大。首先是行业的集中度逐渐提升,3家大的企业占总产能的比重已经从32%提升至56%,尤其是最大的逸盛石化占总产能的32%,行业集中度极高。其次,大量产能正在推出,去年行业第四大企业,总计产能达到320万吨的远东石化破产,至今没有企业接手,可见行业内已经没有意愿再做产能扩张。最后,老国企有望大量出清:目前PTA行业的格局为几大民企产能规模最大,成本控制最好,竞争力较强。而中石油中石化下有的426万吨产能,基本都是老旧装置,产能下成本高,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方案的明确。未来这些小产能被停产的概率较大。

【免责声明】河北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对启林化工网刊登之所有资讯、行情及百科,力争可靠、准确及全面,但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仅供读者参考。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河北启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及启林化工不承担任何责任。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启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学府路88号     备案:冀ICP备15024779号-1